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学院组建了两支实践队伍,共计18人于2025年7月3日前往三都水族自治县开展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闻“汛”而动,投身河道清淤
经过两个半小时车程,实践团队于中午抵达三都县,随即与共青团三都县委召开座谈会,团县委书记曾俊杰在会上向实践团介绍了三都县近期因持续暴雨引发的洪涝灾害。洪水退去后,河道两岸堆积了大量漂浮垃圾,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

同学们在深入了解当地近期受灾情况及需求后,大家纷纷自动请缨投身灾后重建并一同前往了受灾严重的都柳江沿岸开展垃圾清理工作。同学们手持镰刀、铁钳、编织袋,分工协作,对洪水过境后缠绕在树枝上的各种枯枝烂叶、塑料袋、泡沫板等垃圾进行彻底清理,尽管烈日炎炎,但同学们干劲十足。







经过3小时奋战,团队清理河道500余米,清运垃圾30余袋,赢得当地群众和志愿者的连连称赞。此次灾后的河道清理,同学们以实际行动践行了贵财青年的责任担当。
争分夺秒,接力物资搬运
随后,实践团队在得知县慈善总会救灾物资接收点有一批社会爱心人士捐助的物资需要尽快装卸分发,同学们顾不上休息,立即转战救灾物资接收点,面对堆积如山的矿泉水、方便面、棉被等物资,同学们自发组成“人力传送带”,高效完成卸货、分类、码放工作。







在物资搬运过程中,同学们汗水湿透衣衫,手掌磨出茧子,却没有一人喊累停歇。经过连续大约3小时高强度奋战,同学们完成了支援物资的装卸与分拣工作,确保物资能够及时、有序地运往受灾群众手中,为抢险救灾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
首日“三下乡”社会实践,体育学院实践团以“灾情就是命令”的行动力,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同学们用汗水诠释了“体育人”的坚韧品格,充分展现了当代青年学子在灾难面前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