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文件精神以及学校要求,体育学院在8月完成了审核评估工作整改台账,具体内容如下:
体育学院8月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整改台账 |
问题表述 (具体准确,有理有据) |
问题来源 |
整改措施 |
整改期限 |
1. 数据报告与《院长报告》《自评报告》逻辑关联弱,缺乏纵向对比,未形成数据驱动的质量保障闭环;2. 培养目标 “懂体育、善经营、会管理” 内涵缺失,未写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导致后续环节缺乏指导;3. 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不足,无本科生参与科研统计,难以体现科研反哺教学;4. 产教融合表层化,缺乏行业企业深度参与机制及成效闭环;5. 社会服务 “贵财” 品牌无系统规划及效果证据,影响力不足;6. 质量保障体系需完善,评价结果未有效用于持续改进 |
院长报告、自评报告 |
1. 数据报告优化:组建由院长牵头,教学办、科研办参与的工作组,梳理数据报告与《院长报告》《自评报告》的逻辑关联点,补充近 3-5 年历史数据纵向对比分析,确保数据为目标达成度、成效亮点等提供量化支撑;建立 “数据 - 报告 - 改进” 联动机制,每学期开展数据与报告一致性自查。2. 培养目标完善:组织学科带头人、企业专家研讨,明确 “懂体育(体育专业知识与技能达标标准)、善经营(体育产业运营能力指标)、会管理(体育组织管理能力要求)” 及创新精神、体育情怀的具体维度;将完整表述写入 2025 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同步修订毕业要求、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及考核方式,确保各环节与培养目标对标。3. 科研反哺教学:建立科研成果转化台账,要求教师每学期申报科研成果(如国家级 / 省部级项目、核心论文等)转化案例(如更新课程章节、开设专题讲座、指导学生竞赛等);统计近 3 年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人数、成果(如获奖、论文),并在下次报告中呈现。4. 深化产教融合:与 3-5 家地方体育龙头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 “企业参与培养方案修订、课程开发、实践教学” 的常态化机制(每学期至少 1 次联合会议);提高企业导师授课 / 指导实践课时占比(不低于实践教学总课时的 30%),收集企业对学生能力的评价反馈,形成 “评价 - 改进” 闭环记录。5. 社会服务品牌建设:制定《社会服务 “贵财” 品牌建设规划(2025-2028)》,明确核心服务领域(如地方体育赛事运营、社区体育指导等)及特色项目;系统收集服务对象的感谢信、合作续签协议、媒体报道等证据,每季度汇总成效报告。6. 质量保障闭环:建立 “评价结果 - 改进措施 - 效果验证” 台账,将课程达成度、督导意见、企业反馈等纳入改进依据,每学期末开展改进效果对比分析(如课程目标达成度提升数据),形成闭环报告 |
1. 数据报告优化:1 周内完成逻辑梳理及历史数据补充,2 周内建立自查机制;2. 培养目标完善:2 周内完成内涵界定,1 个月内写入人才培养方案并修订相关环节; 3. 科研反哺教学:2 周内完成近 3 年数据统计,建立转化台账,长期执行; 4. 深化产教融合:1 个月内完成企业合作协议签订,建立机制,长期执行; 5. 社会服务品牌:2 周内完成规划初稿,持续收集证据,每季度更新; 6. 质量保障闭环:2周内建立台账,开学前完成效果分析。 |
1. 院级及教研室层面教学质量监控标准模糊,监控未覆盖育人全过程;2. 核心评价机制缺位,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流于形式 |
访谈座谈 |
1. 完善监控机制:制定《体育学院教学质量监控细则》,明确课堂教学、实践环节、考核评价等关键环节的监控标准(如听课频率、实践报告审核要求);建立院级(每月 1 次)、教研室(每两周 1 次)常态化监控记录制度,确保覆盖从入学到毕业的全流程。2. 健全评价机制:组织教学委员会修订《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办法》,明确课程支撑毕业要求的评价指标(如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的对应权重);每学期开展毕业要求达成度专项评价,形成问题诊断报告,用于课程教学改进 |
1. 监控机制:1 周内完成《监控细则》初稿,2 周内试运行; 2. 评价机制:2 周内完成《评价办法》修订,本学期末开展首次专项评价。 |
1. 缺少自评报告支撑材料目录及材料;2. 培养目标达成度及社会需求适应度证据不完整,缺乏可追溯链条;3. 持续改进闭环证据缺失,无改进前后对比;4. 试卷归档不规范、成绩册无签名、教学大纲模板旧、教材陈旧等;5. 复评准备不充分,档案归档需完善;6. 教学大纲细分目标过多、签名缺失、矩阵不完善;7. 教学日历缺签字、模板陈旧;8. 教材陈旧 |
材料调阅 |
1. 补充支撑材料:梳理自评报告涉及的所有论点,1 周内形成支撑材料目录,并补充对应材料(如成果证明、会议记录等),按目录归档。2. 完善证据链条:建立 “培养过程 - 毕业要求 - 社会需求” 证据台账,将课程作业、实践报告、实习评价等过程性材料与毕业生就业率、用人单位评价等关联,形成可追溯的证据链;每届毕业生离校后 2个月内完成社会需求适应度分析报告。3. 构建改进闭环:整理近 2 年的教学评价(如督导意见、学生评教),1 周内形成 “问题清单 - 改进措施 - 效果验证” 记录表,补充改进前后的对比数据(如课程及格率提升、学生满意度变化);每学期末更新闭环记录。4. 规范档案管理:开展档案规范专项行动,1 周内统一试卷文件命名规则,督促教师补签成绩册;按学校最新模板修订所有教学大纲,替换雷同教材(优先使用近 3 年出版教材,无法替换的需提交补充说明);调整不合理的教学日历(如论文考核课程取消单独复习周,融入日常教学)。5. 强化复评准备:成立档案归档工作组,1 周内完成所有档案的查漏补缺,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如专人负责、定期检查)。6. 优化教学大纲:组织教师精简教学大纲中无法支撑的细分目标,1 周内完成签名补全及修订时间与封面呼应;2 周内完善课程 - 毕业要求对应关系矩阵。7. 规范教学日历:1 周内督促系主任、教学副院长补签缺失的教学日历,除特殊课程外,统一使用学校最新模板。8. 更新教材:1 个月内统计需更换的教材清单,优先选用近 3 年出版教材,对暂无法更换的教材,要求教师提交补充说明(含更新内容、参考资料等) |
1. 支撑材料:1 周内完成; 2. 证据链条:2周内内建立台账,长期执行; 3. 改进闭环:1 周内完成记录表,每学期更新; 4. 档案管理:1 周内完成专项整改,建立长效机制; 5. 复评准备:1 周内完成档案完善; 6. 教学大纲:1-2 周内完成优化; 7. 教学日历:1 周内完成规范 8. 教材更新:1 个月内完成 |
1. 教学技巧需提高;2. 课程导入时间长,需融入课程思政 |
随机听课 |
1. 提升教学技巧:组织青年教师参加教学能力提升交流座谈(每两周 1 次),邀请校内优秀教师示范授课;建立 “听课 - 反馈” 机制,教研室主任每学期听青年教师课不少于 4 次,针对性提出改进建议。2. 优化教学设计:要求教师修订教案,将课程导入时间控制在 5 分钟内;结合体育专业特点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如体育精神、团队协作),每门课程至少设计 2 个思政融入点,并在教案中明确 |
1. 教学技巧:长期开展,假期完成首次交流座谈; 2. 教学设计:2 周内完成教案修订,教研室审核通过 |